城墙作为城池防御的核心组成部分,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防守方的视野优势、驻守部队的防御加成以及器械部队的攻城限制。城墙的占领并非字面意义的站立操作,而是通过攻守双方的战术博弈实现对城墙控制权的争夺。玩家需要理解城墙机制与攻城流程的关联性,才能有效利用这一战略要素。

城墙的防御功能主要通过城防守军和耐久度双重机制实现。攻城方需先击败城池守军才能对城墙耐久度造成伤害,而守军会随时间恢复,因此攻城需协调主力部队与器械部队的配合。器械部队的攻城值显著高于常规兵种,例如3个C级器械武将组合的攻城值可达225点,远超3个S级非器械武将的144点。器械兵种适性(S/A/B/C)直接影响攻城效率,但武将品质仅影响战斗损耗而非攻城值本身。
攻城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铺路、集结和营帐建设。铺路是接近目标城池的必要步骤,可通过盟友协作或外交借路实现;集结需通过同盟公告明确时间,避免成员因兵力或体力不足影响作战效率;营帐则能减少调兵时间且不消耗士气,对维持部队战斗力至关重要。侦查环节需重点关注守军兵种构成,以便针对性调整主力部队的兵种克制关系。

实战中需遵循先清守军再拆城墙的原则。主力部队负责消灭驻城部队,建议兵力达到守军1.5倍以上;器械部队应在守军清零后进场,单个器械队需配置至少1名输出型武将避免平局。城墙耐久度每小时自动恢复约2%,高等级城墙修复时间可达48小时,因此连续进攻时需控制时间间隔。守城方可通过升级城墙、均衡分配城防军、及时调动驻守部队等方式强化防御。

城墙相关的进阶策略包括闭城操作和分城建设。闭城可触发免战状态但需提前准备,分城则需11块六级以上连地作为基建条件。城墙防御效果受主城君王殿等级影响,优先升级城墙建筑能显著提升驻军属性。攻城贡献判定以最后一击为准,因此同盟作战需协调多部队的进攻节奏。
对于防守方而言,城墙区域的布局需遵循外围高血量建筑原则,将资源类建筑置于内圈减少战损。当遭遇侠客军进攻时,及时清理周边地块、提升城防军等级是关键应对措施。攻守双方都应注意,城墙机制与赛季剧本特性相关,如北定中原剧本的个性系统会改变传统攻城队的加点方式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