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效利用队伍行军是战略布局的核心环节。行军速度、路线规划、士气管理以及多队协作共同构成了行军系统的四大支柱。提升行军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是升级兵营科技,尤其是骑兵营的满级升级能显著缩短部队移动时间。选择具备速度加成的武将如孙尚香或凌统,搭配轻装兵种如吴骑,可进一步优化行军效率。器械营的升级同样不可忽视,它能通过强化兵种基础属性间接提升整体机动性。需快速行军会消耗更多体力,需结合当前战略目标权衡使用。

地形与士气是影响行军质量的关键变量。山地、河流等地形会阻挡或延缓部队行进,需提前通过地图侦查规划最优路径。士气系统则直接关联部队战斗力,远距离行军会导致士气衰减,建议在目标地附近短暂驻扎恢复士气后再发起攻占。若遇敌方拦截,可通过中止行军指令调整路线,避免无谓消耗。营帐的建造能为长途行军提供中途补给点,同时具备恢复伤兵和士气的功能,是远征作战的重要支撑。

多队协同行军能大幅提升战术容错率。当主力部队与敌方交战时,若出现平局状态,可立即派遣第二支队伍接替进攻,此策略尤其适合输出不足的阵容。攻城场景下,主力队应优先清除路径上的守军,再由器械队跟进破坏城防,两者需保持合理间距避免拥堵。铺路队的概念也值得重视,专门用于清理行军路线上的杂兵或障碍,确保主力以完整状态抵达战场。木牛流马等特殊事件资源点需每日定时拦截,建议单独编队执行以避免打乱主力节奏。

行军布阵的战术选择直接影响战局走向。一字长蛇阵适合防御敌方突袭,能有效分散火力;回城指令则提供紧急撤离手段,途中不会触发战斗。当遭遇包围时,可采取以退为进策略,利用地形掩护重整阵型。屯田队伍需独立配置,选择张松等具备资源加成的武将,在安全区域执行资源采集任务。最后需注意,所有行军操作都需配合政厅的贸易、科技等内政系统,确保资源供给与行军需求动态平衡。



